各专业学院:
为深入贯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精神和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部署,加快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课程在教学模式、学习范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深层次变革,进一步提高我校本科课程智慧化水平,现组织开展2025年“人工智能+”智慧课程建设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标
将人工智能技术全面融入课程建设,实现教学全流程的AI深度赋能,对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教学资源与教学场景、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学情分析与教学评价等进行一体化设计与建设,培养学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自主学习与深度学习的能力,全方位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二、申报范围
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
三、建设数量
2025年立项100门左右,其中,专业基础课50门、专业核心课50门。
四、建设任务
(一)知识图谱建设。
1.知识抽取与表示:课程团队要对课程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和系统整合,以课程及相关领域的知识点如概念、原理、方法和案例等为单元,进行抽取和提炼,且以知识地图或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表示,包括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和相关关系,重构结构化知识体系。
2.知识重组与关联:分拆、重组基于知识点的碎片化学习资源,包括电子教材、慕课视频、课堂实录、课件、讲稿、题库、案例库、拓展资料等,将课程知识点所涉及的教学资源进行关联,构建课程知识图谱。
3.知识管理: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知识图谱进行管理,包括可视化展示、动态更新、查询、提取等,以服务课堂授课、学生学习以及教学管理。
(二)智慧教学手段建设
课程团队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引入教师AI助教、学生AI问答助手等工具,应用于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实时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个性化学习建议和难点解析、AI生成式精准资源推送和追踪反馈,实现教学从“师—生交互”向“师—生—机”深度交互转变。
(三)教学资源建设
在线提供多媒体、交互性和个性化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课件、教案、习题、试题库、教学案例等常规教学资源,以及支持线上教学活动的交流互动、辅导答疑、测试考试等互动教学资源。辅助教师开展翻转课堂教学、项目式教学、基于问题式教学、游戏化教学和人机协同教学等新模式,建设更加灵活、个性化和高效的教与学多形态课程教学资源。
五、建设周期
建设周期为1年。建设期满,学校组织课程结项验收。
六、政策支持
(一)学校提供课程建设网络教学平台,为智慧课程建设与课程应用提供支撑,根据课程建设内容与效果,给予一定经费支持,鼓励学院给予配套支持。
(二)各学院要根据各专业建设需求提前做好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规划,鼓励教师积极投身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及应用。
(三)学校将举办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相关培训、交流活动,指导课程教学团队开展智慧课程建设。
七、申报流程
(一)申报
课程组、教学系部根据专业人才培育目标,组织相关课程教学团队研究确认后,填写《天津财经大学“人工智能+”智慧课程申报书》,并提交至所在学院。
(二)推荐
学院汇总课程申报情况,并组织专家对课程团队成员和课程申报材料进行政治审查和学术审查,填写《天津财经大学“人工智能+”智慧课程申报汇总表》,连同课程申报材料择优推荐至教务处。
(三)立项
学校组织校内外专家对申报课程进行评审、遴选,经公示无异议后确定拟立项建设课程。
(四)材料提交
10月24日前,学院将《申报书》(word版+签字盖章的pdf版)和《汇总表》(excel版+签字盖章的pdf版)发送至jiaowuchu105@163.com。
附件1:天津财经大学“人工智能+”智慧课程申报书
附件2:天津财经大学“人工智能+”智慧课程申报汇总表
教务处
2025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