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教学单位:
为深化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落实天津财经大学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凝聚绘制新财经建设工程赋能提质行动的教育教学力量,全面提升产教融合深度、校企合作水平,促进新财经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提高学校服务社会能力,启动校级产业学院建设立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标
紧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围绕我校优势学科专业,与行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学院。通过产业学院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建设任务
1.聚焦新财经人才培养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以强化学生职业胜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探索构建符合人才培养定位的课程新体系和专业建设新标准。推进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改革和合作式、任务式、项目式、企业实操教学等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形成1套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2.聚焦全过程产教协同创新,开发校企合作课程
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教材编制和课程建设,改革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快课程教学内容迭代,关注行业创新链条的动态发展,推动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生产流程、项目开发等产业需求科学对接,以行业企业技术革新项目为依托,紧密结合产业实际创新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开发具有行业特色的产教融合型课程5-10门和教学案例库1个(包含产教真融的教学案例100-200个),把行业企业的真实项目、产品设计等作为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的选题来源。
3.聚焦全方位实践资源共享,打造实习实训基地
依据专业特点,使用真实生产线等环境开展浸润式实景、实操、实地教学,着力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对产业的认知程度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产业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或基地,共同推进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4.聚焦高标准教学水平提升,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依托现代产业学院,探索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加强教师培训,共建教师企业实践岗位,开展师资交流、研讨、培训等业务,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成“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开展校企导师联合授课、联合指导,打造交叉融合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5.聚焦高效率多元主体协同,提升创新与社会服务水平
通过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着力打造集产、学、研、转、创、 用“六位一体”,互利、互动、多赢的实体性教育平台。协调推进多主体之间开放合作,整合多主体创新要素和资源,凝练产教深度融合、多方协同育人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围绕产业需求和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提升,建设教学项目库1个(包含企业真实教学项目100-200个),推动项目式教学落地;并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创新成果转化,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提升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三、申报条件
1.申报产业学院应具备明确的产业方向和建设目标,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
2.申报单位应具备较强的学科专业优势和师资力量,拥有与企业合作的基础和条件。
3.合作企业应具有一定行业影响力,愿意投入资源支持产业学院建设,并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四、工作要求
1.教学单位根据产业学院总体定位、建设思路,紧密结合实际,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开展建设,组建团队,明确体制机制。
2.具备条件的教学单位与合作企业密切沟通,共同制定建设方案,向学校提出立项申请。
3.学校组织专家进行论证,重点考察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基础、政策支持和保障条件。
4.两年建设期内(从立项时间开始计算),学校将对产业学院建设予以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并定期进行阶段性的检查和验收。
5.有申报意向的教学单位请填写《天津财经大学校级产业学院申报书》(附件1)、天津财经大学校级产业学院申报汇总表(附件2)。以上材料的Word版及盖章PDF版请于12月10日(周三)前发送至教务处移动办公邮箱,逾期视为放弃,不予受理。
附件:
1.天津财经大学校级产业学院申报书
2.天津财经大学校级产业学院申报汇总表
教务处
2025年11月20日